创业史好词好句好段摘抄赏析(创业史好词好句加赏析)

辦稿(办稿),◆起草公文。○《宦海》第二回:“[金方伯]退了出來,回到藩臺衙門,就催著師爺辦稿。”

殘稿(残稿),◆不完全的文稿。○[魯迅]《且介亭雜文末編?<海上述林>下卷序言》:“編輯時作為根據的,除《克里慕?薩慕京的生活》的殘稿外,大抵是印本。”

草稿,◆1.初擬的文稿或畫稿等。○[明][張居正]《議處史職疏》:“每月史官編完草稿,裝為七冊,一冊為起居,六冊為六曹事蹟。”○《續資治通鑒?宋高宗建炎元年》:“[齊愈]初赴獄,以文書一縑囊授[張浚]曰:‘[齊愈]不過遠貶,他時幸為我明之。此[李會]勸進[張邦昌]草蒿也。’”[清][王士禛]《池北偶談?談藝七?儒將詩》:“予嘗見《暇筆》草稿,[福]手書也。”○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一回:“一時飯罷,公子收檢筆硯,便在卷袋裏找那三場的文章草稿。”○[魯迅]《墳?<論雷峰塔的倒掉>篇末附記》:“這篇東西,是一九二四年十月二十八日做的,今天[孫伏園]來,我便將草稿給他看。”◆2.喻指念頭,主意。○《古今小說?陳御史巧勘金釵鈿》:“原來[梁尚賓]是箇不守本分的歹人,早打下欺人草稿。”○《醒世恒言?赫大卿遺恨鴛鴦絛》:“[大卿]正在腹中打點草稿,誰知那尼姑亦有此心。”○[柳青]《創業史》第一部第十七章:“[梁三]老漢已經在肚裏打好了草稿了。”

呈稿,◆呈文的底稿。○[茅盾]《子夜》十六:“茲將本會呈稿及[廣東]土造火柴行商業公會呈稿分別抄錄附上。”

窗稿,◆舊稱私塾中學生習作的詩文。○[清][蒲松齡]《聊齋志异?陸判》:“[朱]獻窗稿,[陸]輒紅勒之,都言不佳。”○[清][和邦額]《夜譚隨錄?霍筠》:“既有窗稿,盍出之,一驚老眼?”○《平山冷燕》第十二回:“再抄人幾篇好文字,好詩詞,刻作兄的窗稿,送與[山小姐]去看,他在閨中,那裡便知是假的,若看得中意,這事便有幾分穩了。”

打稿,◆1.作詩文打草稿。○[元][王實甫]《西廂記》第三本第一摺:“我則道拂花牋打稿兒,元來他染霜毫不構思。”○[明][無名氏]《白兔記?逼婚》:“你既要我寫,可打稿兒來。”○《二刻拍案驚奇》卷九:“好個[素梅],也不打稿,提起筆來就寫。”◆2.盤算,籌劃。○《警世通言?玉堂春落難逢夫》:“卻說[玉堂春]曾與[王公子]設誓,今番怎肯失節於[沈洪],腹中一路打稿:‘我若到這厭物家中,將情節哭訴他大娘子,求他做主,以全節操。’”

的稿,◆寫定的稿本。○[元][耶律楚材]《屏山居士<鳴道集>序》:“[鼎臣]聞予購[屏山]書甚切,不遠三數百,徒步之[燕],獻的稿於[萬松老師],轉致於予。”

底稿,◆留存備查的原稿。亦指草稿。○[清][李漁]《蜃中樓?閫鬧》:“我還抄得有底稿在此。”○明沈德符《野获编·内阁二·丝纶簿》:○“按王文恪公《震澤長語》云:向見陸廉伯,云絲綸簿爲廬陵楊文貞公所匿,後文恪進内閣,則底稿俱在,但不名絲綸簿耳。”

電稿(电稿),◆電報底稿。○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九二回:“﹝[惠藩臺]﹞便親自起了個一百多字的電稿,用他自己私家的密碼譯了出來,送到電局。”○[茅盾]《子夜》二:“他把擬好了的打給省政府請兵的電稿給[竹齋]過目。”

定稿,◆1.打草稿。○[清][鄒一桂]《小山畫譜?定稿》:“[宣和][紹興]所藏粉本,多有神妙者,可見畫求其工,未有不先定蒿者也。定稿之法,先以朽墨布成小景而後放之,有未妥處,即為更改。”◆2.對草稿進行刪定。○[清][惲敬]《與宋于廷書》:“《首服圖說》、《兵器圖說》已定稿,寫畢當呈請是正。”如:此書還在定稿之中。3.最後寫定的稿子。○[峻青]《海娘娘》:“我想:這一定該是[小丹珈]最後的定稿了。可是,我又猜錯了。”○[巴金]《<往事與隨想>譯後記》一:“我的譯本還不能算是定稿,但是我相信,靠着大家的努力,這個譯本,一定可以修改得比較完善。”如:這個劇本,經過六次修改,才成了定稿。

發稿(发稿),◆把編審好的稿子發出付印。○[巴金]《家》二九:“每個星期二晚上[覺慧]總要到周報社,因為周報的發稿期是星期三早晨,他們星期二晚上要在這裏把稿件編好。”○[丁玲]《韋護》第二章六:“無論在心中他是怎樣的在喊着:‘明天要發稿呢!難道你存心延期嗎?’但他仍然不能執筆。”

房稿,◆[明][清]進士平日所作的八股文選集。又稱房書。○[清][顧炎武]《日知錄?十八房》:“至乙卯以後,而坊刻有四種:曰程墨,則三場主司及士子之文;曰房稿,則十八房進士之作;曰行卷,則舉人之作;曰社稿,則諸生會課之作。”○[清][李漁]《慎鸞交?訂游》:“小弟因在房稿之中讀過佳篇,極相契慕,所以聞得駕臨,就來拜訪。”○[清][趙翼]《陔餘叢考?刻時文》:“其後坊刻漸眾,大約有四種……曰房稿,則十八房進士之舊作。”

焚稿,◆1.猶焚草。燒掉底稿。○《舊唐書?高士廉傳》:“[士廉]既任遇益隆,多所表奏,成輒焚稿,人莫知之。”○《宋史?張庭堅傳》:“[庭堅]言論深切,退輒焚稿。”參見“焚草”。2.焚燒詩文手稿。○《紅樓夢》第九七回回目:“[林黛玉]焚稿斷癡情,[薛寶釵]出閨成大禮。”

腹稿,◆先在心中孕育的文稿。○[元][曾瑞]《青杏子?騁懷》套曲:“韻律聲律,情動魂消,腹稿冥搜,宿恩當受。”○[繆鴻若]《和石鄰閨情》之四:“卻悔嫁郎多識字,幾回腹稿負良宵。”○[許杰]《我的寫作生活》:“我的文藝作品,特別是我的小說每一篇的腹稿,總是在腦子裏孕育了若干時候的。”

稿案,◆1.公文案牘。○《儒林外史》第二六回:“諸位先生將房裏各樣稿案查點查點,務必要查細些。”◆2.[清]代地方官署中管理收發公文的小吏。○《文明小史》第十回:“幾個教堂都不記得,還當甚麼稿案?門上快去查來!”亦稱“稿案門”。○《官場現形記》第四五回:“只見稿案門飛跑似的進來。”

稿案門(稿案门),◆見“稿案”。

稿本,◆1.香草名。○[宋][王鞏]《王氏談錄?辨藥》:“市中稿本,多雜以威靈仙,不可稱辨,往往誤售入藥,遂不為效。”◆2.文章的底稿或抄成的冊子。○[清][葉廷琯]《鷗陂漁話?太史公》:“家無稿本,先生老友[許伯緘][廷誥]亦邑人,錄藏一紙,嘗以見示。”○[魯迅]《書信集?致陳君涵》:“先生的譯本,不能發表了。稿本應否寄回,候來示照辦。”○[楊朔]《泰山極頂》:“一時間,我又覺得自己不僅是在看畫卷,卻又像是在零零亂亂翻着一卷歷史稿本。”

稿草,◆草稿。○《北齊書?魏收傳》:“[節閔帝]立,妙簡近侍,詔試[收]為《封禪書》,[收]下筆便就,不立稿草,文將千言,所改無幾。”○[宋][歐陽修]《六一詩話》:“詩人貪求好句,而理有不通,亦語病也。如‘袖中諫草朝天去,頭上宮花侍燕歸’,誠為佳句矣,但進諫必以章疏,無直用稿草之理。”

稿酬,◆稿費。

稿底,◆底稿。○[魯迅]《書信集?致黎烈文》:“若然,希寄回,因為我不留稿底也。”

稿費(稿费),◆出版機構付給作者的報酬。○[丁玲]《一九三○年春上海(之一)》:“現在[北京]有人要出副刊,問我們要稿,稿費大約是千字四元,不過我們或者還可多拿點。”○[沈從文]《燈》:“知道我得了一筆稿費,才向我要了廿塊錢。”○[冰心]《關於女人?我的鄰居》:“有一次我就問她願不願去教書,或者寫幾篇文章,拿點稿費。”

稿副,◆底稿。○[宋][陳鵠]《耆舊續聞》卷四:“時[宋元憲]知[維揚],[王荊公]為簽判,代作賀啟三首。內《昭文》一首,[宋公]別撰,塗抹殆遍。前輩於禮儀語言間,謹重如此。○[宋氏]稿副尚存,頃獲觀之,乃具錄焉。”

稿乾(稿干),◆乾枯,枯澀。稿,通“槁”。○[元][劉壎]《隱居通議?詩歌五》:“[竹谿]詩,比其師稿乾中含華滋,蕭散中藏嚴密,窘狹中見紆餘。天下誦之曰:‘詩也!’”

稿工,◆旧时官府起草公文、文稿的人员。○清金安清《水窗春呓·部曹才学》:“其所謂稿工者,大都有才學而不利場屋者,又深明例案,故所作奏稿咨稿,駁斥事理,悉無懈可擊,而文亦曉暢。”

稿件,◆文稿。○[巴金]《新生?三月十七日》:“經費有各地的朋友幫助,稿件就由我們在[S市]的幾個人來擔任。”○[丁玲]《一九三○年春上海(之二)》:“他更是顯得匆忙的動手去翻譯那些稿件。”○[孫犁]《秀露集?關於編輯和投稿》:“作為編輯,他的工作對象就是稿件。”

稿薦(稿荐),◆即蒿薦。○[姚雪垠]《長夜》三五:“燈籠邊攤着一條稿薦,上邊蹲着兩個農民,共同披着一條破被子,不住地輕輕打顫。”

稿鞂,◆即蒿鞂。○《續資治通鑒?宋神宗元豐元年》:“郊祀天地,席當以稿鞂,配帝以蒲越,撤去黃縟、緋縟。”

稿門(稿门),◆舊時官府保管、傳遞狀紙、卷宗等文書的辦事人員。○《冷眼觀》第三回:“每到坐堂的時候,那位稿門送了卷宗並點名單上去,直捷把此案要如何責押,如何發落說出來,要求那代理的官,照樣葫蘆,替他行事。”

稿面,◆1.乾枯的臉。稿,通“槁”。○[宋][陸游]《雪夜小酌》詩:“引杯且作稿面紅,脫帽不管衰鬢禿。”◆2.文稿的表面。常指字跡是否清楚,塗改多不多等。如:第二天他就送來了一篇稿子,稿面很整潔。

稿簽門上(稿签门上),◆舊衙門裡的簽押人員。○《老殘游記》第二十回:“[陶三]進去告知了稿簽門上,傳出話來,今日夜已深了,暫且交差看管,明日辰刻過堂,押到官飯店裏。”

稿壤,◆乾土。稿,通“槁”。○[清][譚嗣同]《仁學》二一:“[中國]守此不變,不數十年,其醇其龐,其廉其儉,將有食稿壤,飲黃泉,人皆餓殍而人類滅亡之一日。”

稿書(稿书),◆舊時掌管文書、錄事等工作的人員。○《清史稿?兵志六》:“總兵以下各官,設稿書、書識,自七人至一人不等。”

稿約(稿约),◆報刊的編輯部門向投稿人約稿時的告白,內容多為說明報刊或其某些欄目的性質、歡迎哪些稿件以及其他注意事項等。一般寫成條文,常登載在報刊上。

稿紙(稿纸),◆寫稿用的紙張。徐遲《財神和觀音》:“他接過了稿紙來,是他自己的造紙廠為他特製的花箋。”

稿子,◆1.模樣;樣子。○《紅樓夢》第二九回:“我看見哥兒的這個形容身段,言談舉動,怎麼就和當日國公爺一個稿子!”◆2.稿件。○[魯迅]《偽自由書?航空救國三願》:“所以銀行家說貯蓄救國,賣稿子的說文學救國,畫畫兒的說藝術救國,愛跳舞的說寓救國於娛樂之中。”○[巴金]《滅亡》第七章:“下一期你有什麼稿子給我?”

函稿,◆書信等的草稿或底稿。○[清][曾紀澤]《復陳中俄議界情形疏》:“除將致[俄]外部函稿譯漢咨呈總理衙門查核外,謹將微臣遵旨與[俄國]外部商論界務情形,恭摺復陳。”○[清][曾紀澤]《倫敦致劉康侯太守》:“茲將復[丹崖星使]函稿寄弟一閱。”

畫稿(画稿),◆1.舊時主管官員在公文稿上簽字,表示認可。○[清][龔自珍]《在禮曹日與堂上官論事書》:“又頒堂諭一通,不在內廷行走之尚書侍郎,日日入署,無須在宮門畫稿。”○《負曝閑談》第二五回:“回到宅裏,門生故舊已經擠滿在書房裏了,[華尚書]一一接見。便是部裏的司官,趕來畫稿。”◆2.圖畫的底稿或稿本。○[元][夏文彥]《圖繪寶鑒?粉本》:“古人畫槁謂之粉本,前輩多寶蓄之,蓋其草草不經意處有自然之玅。”○[魯迅]《且介亭雜文末編?死》:“許多年來,[凱綏?珂勒惠支]……作了大量的畫稿,速寫。”○[巴金]《三次畫像》:“從去年四月七日起,他帶着畫稿到我家裏來。”

會稿(会稿),◆會同起稿。○[清][孔尚任]《桃花扇?阻奸》:“明日會稿,一同列名便了。”

諫稿,◆向君主进谏的奏稿。○元王恽《鹊桥仙》词:“故山歸去有茅廬,任束置、長沙諫稿。”

講稿(讲稿),◆講演、作報告或教課前所寫的底稿。○[魯迅]《而已集?略談香港》:“後來又不許將講稿登報,經交涉的結果,是削去和改竄了許多。”○[伍修權]《我的歷程?老大哥的私心》:“[周總理]在一個主會場講話,[肖勁光]、[劉亞樓]和我分別在幾個分會場同時講話,講稿都是一樣的。”○《文匯報》1985.6.24:“誰曾料到,爸爸的講稿竟成為他留下的最後的遺物。”

截稿,◆截止發排稿件。

進稿(进稿),◆進呈待批的文件草稿。○[元][鄧文原]《贈趙煉師奉祠南海會稽》詩:“[文園]進稿無封禪,[宣室]求言有受釐。”○[元][胡長孺]《題<開元三馬圖>》詩:“俯仰布置號進稿,圖成欲上[明光宮]。”○[明][朱國禎]《涌幢小品?講讀》:“雖日講進稿不廢,要之,皆成故事故紙矣。”

近稿,◆新近撰寫的手稿。○[明][王思任]《<季叔房詩>序》:“所著近稿具在。”

枯稿,◆見“枯槁”。

拉稿,◆約人寫稿。○[巴金]《關于麗尼同志》:“當時我准備在[桂林]復刊《文叢》,向他拉稿,他答應把身邊寫好的稿子給我。”

來稿(来稿),◆報紙、雜志編輯部、出版社等對外來稿件的稱呼。如:來稿文責自負。

默稿,◆猶腹稿。○[宋][蘇軾]《袁公濟和劉景文登介亭詩復次韻答之》:“袖手獨不言,默稿已在腹。”一本作“默槁”。

擬稿(拟稿),◆起草文稿。○[清][薛福成]《庸盦筆記?史料一?李傅相入曾文正公幕府》:“果必奏劾,門生不敢擬稿。”○[蔡東藩][許廑父]《民國通俗演義》第五三回:“是否由外交部擬稿,呈明大總統裁奪。”○清雍正十三年《内务府奏拿获允禵使用之太监李凤琛越墙案请旨折》:“著將此事交都虞司擬稿呈閲。”

起稿,◆打草稿;擬稿。○[清][魏源]《游山吟》:“有人大笑鴻蒙表,厥初造物胸中誰起稿。”○《官場現形記》第三二回:“制臺自己不起稿,都是他代筆。”○[周文]《紅丸》:“[王科長]正伏在一張辦公桌上,借着窗口透進來的一片天光提着筆在起稿。”

清稿,◆謄清了的稿子。亦指把稿子譽清。

社稿,◆古代生員會課之作。○[清][顧炎武]《日知錄?十八房》:“曰社稿,則諸生會課之作。”

詩稿(诗稿),◆1.詩的稿子;詩作。○[唐][姚合]《送喻鳧校書歸毘陵》詩:“主人庭葉黑,詩稿更誰書。”○[丁玲]《與日本朋友敘舊》:“可惜的是詩稿現在哪裏呢?”◆2.詩集的專稱。如[宋][陸游]《劍南詩稿》;[清][魏源]《清夜齋詩稿》。

史稿,◆未經最終定稿的歷史著作。如《清史稿》。

書稿(书稿),◆著作的底稿。○[明][李贄]《寄焦弱侯書》:“今將三人書稿錄上,便知風聞可笑,大抵如此矣。”○[清][昭槤]《嘯亭雜錄?緬甸歸誠本末》:“是月,復查糧員逃入者,以提督[李時升]呈出書稿內有‘糧員[吳]等紛散去也’語。”

疏稿,◆奏疏的草稿。○《古今小說?沈小霞相會出師表》:“﹝[沈鍊]﹞就枕頭上思想疏稿,想到天明,有了,起來焚香盥手,寫就表章。”○[清][孔尚任]《桃花扇?拜壇》:“呀!呀!了不得,就是參咱們的疏稿。這疏內數出咱七大罪,叫聖上立賜處分,好恨人也。”○[清][馮桂芬]《江蘇減賦記》:“[李公]遂以此事付我兩人,先為[郭公]草詳,繼為[李公]草疏蒿。”

屬稿(属稿),◆起草文稿。○[唐][司馬貞]《<史記索隱>序》:“其屬蒿先據《左氏》、《國語》、《系本》、《戰國策》、《楚漢春秋》及諸子百家之書,而後貫穿經傳,馳騁古今……各使成一國一家之事。”○[宋][葉適]《忠翊郎致仕蔡君墓志銘》:“[鎬]迫面對,五更漏將上,屬蒿不能脫,請俟送伴回。”○《宋史?吳時傳》:“[時]敏於為文,未嘗屬稿,落筆已就,兩學目之曰‘立地書廚’。”○[張孝若]《辛亥革命前後》:“那時我父到[滬],也常住[趙先生]家,此電即在彼處屬稿。”

投稿,◆把稿件投寄給報刊編輯部或出版社。○[魯迅]《書信集?致施蟄存》:“以後倘有工夫坐下作文,我想,在第三期上,或者可以投稿。”○[巴金]《靳以逝世二十周年》:“他寄稿子給我,我也給他的刊物投稿。”

退稿,◆編輯部把不采用的稿子退還作者。○[魯迅]《書信集?致孫用》:“我選稿並編輯‘北新’,退稿並酌送稿費。”○[洪深]《這就是美國的生活方式》第五幕:“怪不得你的小說寫不好,時常被人家退稿。”

脫稿(脱稿),◆著作完成。○[宋][張端義]《<貴耳集>自序》:“悵前錄之已灰,喜斯集之脫槁。”○《宋史?道學傳三?朱熹》:“又有《儀禮經傳通解》未脫稿。”○[況周頤]《蕙風詞話》卷一:“情真、景真,所作必佳,且易脫稿。”○[茅盾]《尚未成功》:“我的處女作還沒脫稿呢,我的才氣不應該那麼早就要求休息。”○[巴金]《紀念雪峰》:“不能說文章一脫稿,作者就無權過問。”

完稿,◆脫稿,寫完稿子。○[巴金]《關於<第四病室>》:“我在[貴陽]寫的仍然是《憩園》,而且沒有等到完稿,我就帶着原稿走了。”

文稿,◆1.文章;稿件。○[清][陳康祺]《郎潛紀聞》卷七:“壽序諛詞,自前[明][歸震川]始入文稿。”○[魯迅]《<花邊文學>序言》:“凡是我寄文稿的,只寄開初的一兩期還不妨,假使接連不斷,它就總歸活不久。”○[巴金]《滅亡》第十二章:“另外《工人旬刊》底編輯也是他,他還要為這個刊物寫作大部分的文稿。”○《旧唐书·元稹传》:○“稹長慶末因編删其文稿,《自叙》曰:‘劉秩云制不可削,予以爲有可得而削之者,貢謀猷,持嗜慾,君有之則譽歸於上,臣專之則譽歸於下。’”◆2.指公文或公文的草稿。○[清][黃六鴻]《福惠全書?蒞任?宅門告示》:“如吏書傳送僉套或緊急文稿,許擊鼓梆從轉斗內投進。”

校稿,◆付印前供校對用的樣稿。○[魯迅]《書信集?致趙家璧》:“但今中秋已過,尚無校稿見示。不知公司是否確已付排。”○[魯迅]《書信集?致吳朗西》:“《版畫》序校稿,已另封挂號寄上。”

序稿,◆起稿,擬稿。○《老殘游記》第十五回:“縣裏正在序稿,突然[賈]家遣個抱告,言已查出被人謀害形蹟。”

削稿,◆1.猶削草。○《北史?高熲傳》:“所有奇策良謀及損益時政,[熲]皆削稿,代無知者。”參見“削草”。2.謂刪改定稿。○[明][張煌言]《曹雲霖中丞<從龍詩集>序》:“茲[雲霖]將削稿以付剞劂氏,貽書問序於予。”○[清][楊復吉]《<晉人麈>跋》:“《晉人麈》及《粵西瑣記》二書,以未經削稿,生前秘不示人。”

演稿,◆演說的稿子。○[劉師培]《文章源始》:“文猶後世之文詞,語猶後世之演稿。”

樣稿(样稿),◆作為樣品的文稿。如:樣稿寫得很好,希望全書都能寫得像樣稿那樣好。

一個稿子(一个稿子),◆本謂一個底稿,通常借喻一模一樣。○《紅樓夢》第二九回:“我看見哥兒的這個形容身段、言談舉動,怎麼就同當日[國公爺]一個稿子。”

遺稿(遗稿),◆指前人遺留下的手稿,後專指未刊者。○[南朝][梁][沈約]《<梁武帝集>序》:“雖密奏忠規,遺槁必削,而國謨藩政,存者猶多。”一本作“遺蒿”。○《陳書?儒林傳?沈文阿》:“[文阿]父[峻],[梁武]世嘗掌朝儀,頗有遺槁。”○[唐][黃滔]《<潁川陳先生集>序》:“先生下世後二十五年而忝登甲第,東歸之,求遺槁。”○[宋][歐陽修]《歸田錄》卷二:“又其(指[林逋])臨終為句云:‘[茂陵]他日求遺槁,猶喜曾無《封禪書》。’尤為人稱誦。”○[宋][曾鞏]《<王容季文集>序》:“而[容季]之兄[固][子堅],又集[容季]之遺稿,屬予序之。”一本作“遺槁”。○[宋][陸游]《老學庵筆記》卷一:“先人有遺稿滿篋,皆諸經訓解,字畫極難辨,惟某一人識之。”○[元][丁鶴年]《悼湖心寺壁東文上人》詩:“几上殘經塵已暗,篋中遺蒿墨猶香。”○[清][劉大櫆]《<江若度文>序》:“友人[方君][巨川]求得其平生遺槁,鏤板以行於世。”一本作“遺蒿”。○[巴金]《滅亡》第二二章:“根據同志們底討論和決定,[朱樂無]把[杜大心]底遺稿編成一厚冊,出版了。”

議稿(议稿),◆奏議的草稿。○[清][陳儀]《上朱相國書》:“憶初設此官時,大人議稿第一條,即收用效員,誠為深慮遠見,至此而益知其不可易也。”

譯稿(译稿),◆翻譯的文稿。○[魯迅]《准風月談?為翻譯辯護》:“只要已有一種譯稿,別一譯本就沒有書店肯接收出版了。”○[巴金]《關于麗尼同志》:“他還說,他翻譯了[契訶夫]的幾個劇本,譯稿都帶來了。”

逸稿,◆散失的文稿。○[明][王守仁]《傳習錄》卷下:“學者之趨不一,師門之教不宣也,乃復取逸稿,采其語之不背者,得一卷。”

原稿,◆未經過修改增刪的稿子。亦指據以印刷出版的稿子。○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二五回:“[述農]也把原稿收好。”○[郭沫若]《洪波曲》第五章四:“因為那幾天太忙,這份原稿我卻沒有過目,印出之後在會場上分散,我便感覺着有點不安。”○[孫犁]《關於編輯和投稿》:“作者原稿,可改可不改者,不改。”○明沈德符《野获编·列朝一·国初实录》:“《神宗實录》,初爲黄魯直、張文潛輩所修,至紹聖而章、蔡輩改之,盡收原稿入内,以滅其跡。”

約稿(约稿),◆預約稿件。○[巴金]《關于麗尼同志》:“朋友分散了,刊物停了,沒有人向他約稿、逼稿,他寫好文章,也不知道該寄到哪裏去換稿費。”○[袁鷹]《不滅的詩魂》:“這類約稿,時間要求很急,常常不容許作者反復推敲。”

札稿,◆猶文稿。○[清][陳田]《明詩紀事辛籤?史可法》:“[乾隆]四十二年,侍郎[彭元瑞]以所得[史公]畫像及其札稿合卷進呈。”

招稿,◆記錄案件始末與犯人供詞等的文稿。○《醒世姻緣傳》第十三回:“次日,那書辦做成了招稿,先送與[晁大舍]看了。”

詔稿(诏稿),◆詔書的草稿。○[明][葉盛]《水東日記?記瀛國公事》:“至則以[文宗]親改詔槁呈[順帝]覽之,曰:‘此朕家事,外人豈知。’”

著稿(着稿),◆起草;打草稿。○《新唐書?韋承慶傳》:“累遷鳳閣舍人,掌天官選。屬文敏無留思,雖大詔令,未嘗著槁。”○[明][楊慎]《詞品?張安國》:“﹝[張孝祥]﹞平昔為辭,未嘗著稿,筆酣興健,頃刻即成。”

徵稿(征稿),◆按某一要求徵求文稿作品。○[魯迅]《書信集?致王冶秋》:“[張英雄]新近給我一信,又有《文學導報》徵稿之印刷品寄來。”○[聞一多]《龍鳳》:“前些時接到一個新興刊物負責人一封徵稿的信,最使我發生興味的是那刊物的新穎命名--《龍鳳》。”

主稿,◆1.負責起草稿件。○[清][李伯元]《南亭筆記》卷十六:“[仁和]如劾[南皮],己當代為主稿。”◆2.兩個機關以上共同辦理的公事,行文由一個機關負責起草,謂之主稿。

主稿官,◆[清]代每年秋季由朝廷派員會審外省死刑案件,各省按察使和布政使參加,按察使稱主稿官,主辦擬定判決文書事宜。○《清文獻通考?職官九》:“按察使掌一省刑名按劾之事,以振風紀而澄吏治。三年大比為監試官,大計為考察官,秋審為主稿官。”

撰稿,◆起草;作文。○[葉聖陶]《感同身受》:“他們都有撰稿的經驗。”

奏稿,◆奏章的草稿。○《新唐書?陸元方傳》:“臨終,取奏稿焚之。”○[宋]程頤《答人示奏草書》:“辱示奏槁,足以見仁人君子愛民之心,深切如此。”○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二回:“那委員取出文書給[安老爺]看,見那奏稿上參的是革職拿問,帶罪賠修。”

組稿(组稿),◆編輯部門按計劃向作者約定稿件。○[巴金]《探索集?我和文學》:“過了一年半載,就用不着我自己寫好稿到處投寄,雜志的編輯會找人來向我組稿。”○《<燈下集>前言》:“我看,機關幹部、教授、教師、研究工作者、工人、農民,都可以寫,都是組稿的對象。”

餒稿(馁稿),◆猶餓死。

创业项目群,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,添加 公众号:李佰秒 微信:2646648137  备注:小项目

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3300536702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cqzhaolin.cn/7892.html